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形式剖析及答题指点
新大纲明确规定“能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围绕新大纲,近两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以考查理解文言词句为主,在题型设计上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但以主观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文言文阅读题以填空、选择、简答、翻译出现,其中又以填空、简答、翻译居多。
一、填空题。
1.用原文原句填空。这类题型分为一般性考查填空和理解性的填空。一般性考查填空通常放在记诵、默写部分,属于机械记忆,文言阅读考查时不再使用。而理解性的填空主要是提供原文情境,要求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用原句填空。
如2002年广东三明市中考卷: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02年四川内江市中考卷:请说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退”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这两题都属于理解性的填空,考生必须先理解原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把握其含义,准确答题。答案是:(1)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广东)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四川)
2.概括意思填空。此类题理解性更强,一般要求考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的含义,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态度等,属于能力较高的题型。
如2002年北京海淀区卷:《出师表》“臣本布衣,……
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分析] 此题在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时,特别要注意中心句、关键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答案: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二、选择题
这类题虽属于客观性试题,但综合性加强,重视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常见的文言文词语的意义,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基本写法等。
如2002年浙江绍兴市中考卷:选出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 杂然相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遂许先帝以驱驰
C. 何苦而不平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必先苦其心志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