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要点
陈文高
学习语文,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应用,搞突击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如果在总复习阶段,将高中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排出一些知识要点加以归纳、整理,进行有重点的复习,那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甚至一大步。从这点出发,我想就高中语文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分七讲来谈。
第一讲拼音标点——不可忽视
每年高考都有汉语拼音的试题,少则二分,多则六分。这说明汉语拼音是语文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汉语拼音都是语文考核的一个方面。
从历年的考题来看,汉语拼音题有三类:第一类是看拼音写汉字这是大多数;第二类是看汉字,写拼音只有81年有;第三类是在几个拼写的字、句中选择正确的。由此看来,要求并不太高。但历年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例如去年上海高考题中“圆周率(yuánzhōulǜ)的近似值(jìnsìzhí)”一句中涉及到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和不翘舌的拼音知识,许多同学都错了。因此,除了平时经常注意汉语拼音外,在复习阶段应适当安排一些时间有针对性地作一些补课复习。例如:汉语拼音的书写规则(大写、小写、印刷体、书写体),声调、音变、轻声的规则,上海地区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翘舌与不翘舌的区别等等。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标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标点很要紧。如果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清楚。”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标点的试题。去年的全国高考题中还专门出了两道现代文的单项标点题。如:“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地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一个小叔子( )十多岁( )能打柴了( )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 )比她小十多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据反映这道题的考试成绩不好。所以,就考试而言,学好标点,不仅能做好单项标点题目,而且也有利于现代文的阅读分析,有利于作文的表情达意,甚至有利于文言文的考查。
在标点知识的复习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断句用句号
句号,在标点中是一个关键的符号,它表示一句话完整了以后的停顿。准确地运用句号可以使语言简洁、明白,层次清楚。例如: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在烈日和暴雨下》
这段话中一共有五个句号,每个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都已经完整,所以都应该用句号。但不少同学不会点,尤其第三、第四个句号更容易忽视。
2.要区别顿号、逗号、分号三者的关系
这三个符号都用在句子的中间表示停顿。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三:一从停顿的时间看,顿号最短促,逗号其次,分号最长;二从是否表示并列来区别。顿号表示词和词之间的并列,分号表示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并列,而逗号表示连贯,没有并列的意思;三从分号使用中的一些规律来区别。两个表示并列的分句,如果每个分句已有逗号,则分句之间必定用分号。例如:七八年高考题中有这样一句:“白天,战士们坚持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这句句子中的两个逗号和一个分号都是十分典型的。
3.不要轻易用问号
问号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主要看整个句子是否有疑问。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或语气词,但是并无疑问意思,就不应该用问号。例如,七九年高考副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能离开正确观点的,
指导学生读什么,怎样读,写什么,怎样写,
都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里的“读什么”“怎样读”“写什么”“怎样写”后面都用逗号而不用问号。
第二讲文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比较
“文学知识”在教学大纲中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部分。在历年的高考题中文学知识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知识型。如八三年试题:“‘四书’指《  》、《  》、《  》、《  》”。八六年上海试卷的选择题中有:“《与朱之思书》是以写景为主,兼及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A议论文,B游记,C骈体文,D书信游记”等。
第二类是名句型。如:八二年试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  》里的名句。又如上海八五年的高考题中要求考生写出《狂人日记》《风景谈》中的名句填表式等。
第三类是分析型。如:八四年试题中“《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溜希金,都是资产阶级剥削者的典型”判断正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