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7340字。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黄杰审题人:陈鸿明试卷负责人: 陈鸿明
注意事项:1、本试题总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本次考试附有网阅答题卡,请按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题。
3、考试结束时,请将网阅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试卷请自行带走。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斑斓(lán) 颓圯(pǐ)东临碣石(jié)遒劲有力(jìng)
B.团箕(jī)火钵(bó)虎踞龙磐(pán)图穷匕见(xiàn)
C.天伦(lún)寥廓(1iáo)凄婉迷茫(wǎn)哀怨惆怅(chóu)
D.叱骂(cì) 玉诀(jué)戮力同心(1ù)激浊扬清(jī)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个人”的发现,奠定了“自我”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________了诗歌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李白的求仙访道,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________和不妥协。
③诵读诗歌,有助于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的_________。
A.激活鄙视熏染B.激发鄙视熏染
C.激活鄙弃熏陶D.激发鄙弃熏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着,有的跳着,有的谈笑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B.在教育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教育改革的幌子,侵吞国家财产。
C.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D.他心爱的书籍,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1年9月29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晚21时16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B.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C.散文能提高和洗涤人的灵魂和精神境界。
D.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曾经采访过两次叶利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王维的境界钱穆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到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山果经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雨中屋里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拿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而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