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晨读材料,共28周
晨读材料:第一周
周一
【风雅诗斋】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三闾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庙址在长沙湘阴县北六十里处。“沅湘”二句:写屈原忧国伤时的悲偾,和沅湘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境内,流入洞庭湖。“日暮”二句:写三闾庙的景色,也写凭吊时的感情,用的都是《楚辞》的典故。
鉴赏指引:本诗描写景物刻画细致,抒发情思宛转尽意。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屈原的景仰,感情深挚。
关键词:内容上:对屈原的遭遇深切的同情 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手法上:比喻 情景交融 含蓄蕴藉 诗眼(怨)
【文言读吧】
孟子去(离开)齐。充虞路(在路上)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责怪)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兴起),其间必有名世者(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选自《孟子》
【大家文坊】
唯一的代价
肖觉慧
流星划过夜空成就了一瞬间的美,昨日流过生命的河流却留下了深深的伤口。世间万物之所以成就美丽,或许是因为它的精彩只是一瞬。生命,不在乎长短,只在
……
晨读材料:第二周
周一
【风雅诗斋】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鉴赏指引】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后两句中“遥招手”的小儿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生动真切。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文言读吧】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做生意),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遇)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我被关在深牢
…… 晨读材料:第三期(8.12—8.17)
周一
【风雅诗斋】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鉴赏指引: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首联凭空落笔,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联紧承第一联。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国学经典】
《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入“道德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晨读材料:第四期
周一
【风雅诗斋】
山 馆①
余 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②。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余靖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官。此诗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畲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鉴赏指引:要抓住背景来理解。此诗是他晚年所作,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颔、颈两联是诗人近看远眺的秋天景色。末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孤独惆怅的心情。全诗采用由近及远、从景到情的写法,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关键词:内容上:孤独惆怅
手法上:情景交融 凄清孤寂的意境 直抒胸臆 用典
【文言读吧】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皇后回宫内穿上上朝时的服装站在朝廷上。)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我很荣幸地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安敢不贺?
……
晨读材料:第五期
周一
【风雅诗斋】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鉴赏指引: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前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文言读吧】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前在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