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复习与指导
                     
主讲:杭州北苑实验中学 江建红
  总纲:
   一:学习两纲,明确目标,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复习与指导的前提。

四项阅读内容                      四项阅读能力
1、 理解语句                       1、分析和阐释
2、 把握文意                       2、归纳和综合
3、 分析文章                       3、辨别和筛选
4、 评价鉴赏                       4、评价和鉴赏

二:认识题型,把握规律,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复习与指导的基础。
      三大特点:
       1、 选材范围明确,题型稳定,充分体现出它的前沿性和鲜明的实用性。(如环保、宇宙探索、生物医药技术等)
                ∟97年起均是,是命题者的偏爱呢还是某种社会背景?
2、 设题意图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概念→判断→推理)
3、 考查内容、检索范围、能力层次呈渐次递升。
   三:注重方法,规范操作,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复习与指导的关键。
       1、解题原则:据言得意,以意辨言。
              ∟内容    ∟意图
       2、解题方法:进乎其内,出乎其外。(寻找对应语句,由近及远分析)
       3、解题步骤:
    ⑴科技文的三步操作法   ①定向 ②寻踪 ③筛选
① 定向:就是给解题的思路定个正确的方向。它的依据就是测试的目标。
② 寻踪:就是根据测试目标,寻找词、句、段等语言信息材料(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不要跳跃 ∟寻踪范围

                                                   初步理解  细致分析
③ 筛选:对所选到的有关信息材料进行逐句解剖分析,根据测试目标确定留存或排除的过程。
       (2)文字表述题的解题规范----解题思路的规范
▲ 文意概括的规范思路:a、化繁为简 b、化实为虚
▲ 文字表述的规范思路:a、照抄式 b、重组式
           c、提炼式 d、拼接式
说明:在做题目时,采用一切方法增减、调整语句,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沈献章

 

  提高现代文阅读效率,并非一日之功,但指导学生探求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试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几种方法和技巧。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了宗璞的《报秋》,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而且包含着领悟生活的哲理。它通过玉簪花“探出头来”,香气袭人,提醒人们:秋天来了,而我却是两手空空。其主旨是: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光阴,抓住现在,抓住人生的每时每刻,有所作为,不能虚度年华。第30题B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此题有一定的迷惑性,有些考生一看到原文中有这一信息,就认为正确。殊不知,作者在文中讲玉簪花精神只是顺便提及,并不是本文的主旨,把主旨说成主要是赞美玉簪花精神就更无根据了。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选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它是一篇演讲稿,富于激情,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文章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创造成功的实例,用事实说话,极有说服力。开头由造神、造人、造石像三种现象引出论点:我们的教育应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号召师生共同创造,就要破除种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有破才有立,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结论;最后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出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解答问题,就有高屋建瓴、洞若观火之感。第24题E项:“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本文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创造,时时处处人人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而“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只是“创造”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是为“创造”服务的,说它是本文的主旨,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
  2000年的高考题《长城》是一篇散文,富于情感,追求哲理,也不乏含蓄。它以长城为象征,谈的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与举措问题。它的主旨在于:反对封闭,提倡开放;反对愚钝,鼓励自信。它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第23题第(2)问:“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回答的就是本文主旨: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2001年的高考题《门》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其主旨是:人生正是由一次次开门和关门构成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把握了这一主旨,解答第23题第(2)问,要求说明“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在文中的意思,就准确无误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