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6780字。
福州八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必修Ⅰ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3)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戴望舒《雨巷》)
(5)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荆轲刺秦王》)
(6)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篇》)
(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为政篇》)
(8)视其所以,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3分)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2)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司马迁《鸿门宴》)
2. 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至鸿门,谢曰( ) (2)臣死且不避( )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3.下列句子中与“天下皆叛之”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有小人之言 B. 乃欲以生劫之
C. 为之奈何 D. 行李之往来
4.下列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11分)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7.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张巡“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②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 ③巡夜袭击,大破之 ④面中六矢而不动⑤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⑥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8.翻译下面句子(5分)
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三、《论语》阅读(6分)
(一)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9、下列对以上两则《论语》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认为一个好学的人吃饭不能过于贪求满足,居住不能过于贪求安逸,不能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B. 孔子非常热爱学习,他十五岁时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可以立足于世,四十岁时就不再感到困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