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9810字。

  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审人:语文备课组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庇(bì)护机械(xiè)伺(sì)机而动良莠(yòu)不齐
  B.迂(yū)腐忖(cŭn)度风光旖旎(yí)如法炮(páo)制
  C.拮据(jū)棕榈(lǘ)汗流浃(jiā)背不胫(jìng)而走
  D.哺(bŭ)育濒(bīn)临人才济济(jĭ)间(jiàn)不容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真谛旋用旋买侃大山精兵简政
  B.荼毒和终共济跑龙套重蹈复辙
  C.蕴含作壁上观撩蹶子仗义疏才
  D.靡烂并行不悖香饽饽先礼后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
  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前一段时间,多家消费品巨头欲掀起的涨价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在发改委介入调查后半途而废。
  D.当年他独闯深圳,身无长物,是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创下这份家业的。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我认为人言既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是因为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是因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最近A股暴跌,网友“自由一方”在微博中留言:“美股患病,A股吃药;别家大鱼大肉时,我吃糠咽菜;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别人感冒,凭啥我吃药。”
  C.“婚前房产要加上另一半的名字,以后得收税了”。近日这条消息突然在网上传开,引起人们的惊愕。
  D.3G手机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但感觉手机还是有些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北京时间9月11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足预选赛亚洲区6强赛展开最后一轮的较量,已经无缘奥运会的中国女足坐镇迎战日本队。
  B.市广播电视局宣布:2011年末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C.从自卫队、消防厅进行海水浇注,到“50死士”冒死进入现场抢修,再到东电宣布几个机组开始通电,人们一度以为看到了遏制核危机的希望,因为通电、注水、冷却是防止反应堆燃料棒熔毁的三个关键步骤。
  D.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触及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
  的各项机制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6、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群臣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他。
  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而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多。
  D.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家乡不能替代的。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姓氏文化浓浓的熏陶下,不管走在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也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7、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B.姓名文化说明了每个人的姓氏几乎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C.“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源于上古的5000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C.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始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D.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里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C.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D.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