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学 科:语 文 
  周 次:第十四周 
  学案一
  设 计:拉拉綦 
  审 核:
  课题:《离骚》 
  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 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积 累 链 接
  1、屈原:名     ,字     ,        时期    国政治家、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      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         诗人,  “       ”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 《          》、《         》、《         》、《招魂》等。有深远的影响。
  屈原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 
  屈原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  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                      ”。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日渐崇高,影响愈加深远。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伟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二是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20多首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纪念屈原的对联: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忧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