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说课稿
      永州四中 吴玲颖
 《愚溪诗序》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
 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对教材的分析
 《愚溪诗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继承了屈原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强调“文者以明道”。他的这篇文章忽而写景,忽而写情,忽而议论,全文用自嘲的笔法凭27个愚字连缀成文,表达了孤愤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的艺术特色。
 重点:理解作者以“愚”自称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课文的题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为了将读写更好地结合,积累写作方法)
 难点:注意作者如何正话反说的。(时代的原因,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
    体会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历时较久远,用在文中是为了衬托作者)
 课文语言较浅显,教学中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启发和点拨,安排一课时。 
 三、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古代散文诵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领会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
 第一,	以诵读为主。语言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内容,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上,采取学生自读、教师范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用深沉、愤慨的语气反复诵读全文。
 第二,	交流互动式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交流式结构,即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让其在课堂动态交流中学习。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换看法的过程中,解决语文教学要点、难点、重点,并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通过交流,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也正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互动式结构突出了师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的特点,其优点是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 
 第三,亮点探究法不做整篇的分析,好词、好句品味让学生朗读、品味,教师只抓文中的亮点、关键字句进行点拨。
 第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