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50字。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我们可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 “愚岛”,第4段的“愚者”。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 
  三、分析课文第1段
  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层原因。
  ⑴作者为什么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从本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
  四、分析课文第2段  
  这一段介绍丘、泉、沟、池、堂、亭、岛的情况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二层原因。
  ⑴这些丘、泉、沟、池、堂、亭、岛“愚”吗?
  ——愚溪周围的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有池、有岛,有“嘉木异石 错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观,所谓丘壑幽深,河流蜿蜒,亭堂点缀于其间,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为什么说“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呢?
  ——点明了这里的山水本来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如果说文章第1段只是客观叙述,这一段作者把“愚溪”的命名与自己的联系起来:“予家是溪”,而又“以愚触罪”。因此“愚溪”“以予故”而受“辱”。
  五、分析课文第3段 
  这一段进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的真实原因,即“愚溪” 命名的第三层原因。
  ⑴“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无以利世。”  
  ⑵作者为什么感叹“虽辱而愚之 ,可也”?因为“适类于予。”为什么说“适类于予”?  
  ——因为“无以利世”。溪之“无以利世”,在这一段里作者言之凿凿,而作者又为什么 “无以利世”呢?那是柳宗元说自己不能为社会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为世人造福。但这句话中还有话:柳宗元何尝不想“无以利世”?只是遭排挤、被贬谪,不能实现“利世”的理想罢了。于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愤与不满。 
  六、分析课文第4段  
  这一段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反映作者的“愚”,这是愚溪得名的第四层原因。  
  ⑴这一段用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典故。这两个人是“真愚”吗?为什么?  
  ——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愚”。宁武子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