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精读序列练习简要说明
高考现代文精读是这样一种阅读,它以阅读者的知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的一种阅读方式。
所谓“确认”,指的是对某一语言单位(字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的确切认知。所谓“整合”指的是对语言单位(同级或不同级的)关系的准确把握。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阅读是“确认、整合”的同义语,信息阅读的目的即是对文字做“确认、整合”的认知处理,此外再无其他目的。“确认、整合”是基本阅读能力,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理解、分析、概括、鉴赏、评价等等内容,都建立在确认、整合的基础之上,都通过确认、整合的手段得到体现和展示。无论把信息阅读降低为消闲阅读、浏览阅读,还是把信息阅读拔高为专业阅读、鉴赏阅读,都是无的放矢,不会有高效率和好效果。
从另一个方面看,构建连通知能积累的思维通道,使精读----亦即“确认、整合”获得最有效的依托,是语文精读的根本,是“确认、整合”能够实施的根本。这里所说的“知能积累”大体包括1.语文课内的知识积累;2.语文课内的能力积累;3.来自生活的常识积累;4.判断事理的逻辑能力;5.对比类比的联想能力。而思维通道的构建大体包括三项思维要素:1.调动积累与确认整合相结合;2.调动积累的自觉意识的养成;3.知能积累的充实与提升相结合。
在精读过程中,知能积累的依托与确认、整合的能力,有机关联,都很重要。如果我们把精读比做一架飞机,那么“知能积累”就是机身,“确认”、“整合”就是双翼。
基于此种认识,我们拟定了这样的序列练习。希望在螺旋往复中,在与单元课文片段精读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帮助同学明确精读意识,提高精读能力。这一序列包括:
一、对文中词语的确认和整合;
二、对文中语句的确认和整合;
三、对文中语段的确认和整合;
四、对文本与积累的确认整合;
五、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六、对文中信息的归纳与梳理。
一、对文中词语的确认和整合㈠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A.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推进历史进程的力量。
B.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施加并影响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人类自二十世纪以来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答案:D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报复效应”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泰讷写道:就在我们欢庆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乱削减了几分之时,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获得自身生命,通过“报复效应”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报复效应与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坏的影响,例如,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腹泻。而报复效应的影响也很坏,但坏得让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药让人变得更加抑郁。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但它会产生污染,这是一种副作用;然而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的发生,却是由于该电站在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效应”。
A.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产生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
B.新机器在解决自然世界混乱的同时,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让我们备尝屈辱的教训。
C.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反而使这些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并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D.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由于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设施,反而引起核反应堆爆炸发生。
答案:C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选出对“过敏反应”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
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如异种动物血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花粉和动物毛皮、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