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10字。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广东广雅中学    语文科     孙梅
  教学目标:
  1. 分析本“记”中的情理之“快”,体悟山水“记”体散文“寄情山水,言志载道”的特色。
  2. 比照品读并探讨“记”体散文中的个性特征。
  3. 体味山水游记散文融情、景、事、理与一体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其特点之一就是“体多独创”。首先表现在对各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富于开拓性,许多唐宋古文大家通过自己长期大胆的创作实践对各种体裁(记、序、论、书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义法”(写作手法),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其次表现在个人风格自成体貌,彼此并不依傍凭借。今天,我们在学习写作现代散文时仍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比如:在写作目的上,唐宋散文大家都认为文章应“有补于世”(王安石),学者不应“弃百事不关心”(欧阳修),为文艺而文艺。力主“文以载道”(韩愈)“文以明道”(柳宗元)和“适用”,苏轼就公开表明他与苏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要写出“言之有物”,有现实针对性的文章来。
  二、归纳总结“记”体山水散文的共性特征。
  他们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即使是寻常的写景记游,也往往含有“功利”的目的。
  我们学过许多优秀的“记”体散文,基本上都不是以纯粹的叙事、写景为作文目的的。大多是“寄情
  山水”,来“言志载道”的。
  问:请大家结合学过的“记” 体散文举例说说它们分别记了什么游?写了什么景?言了什么“志”?或明了什么理?……
  三、研读《黄州快哉亭记》第三段,分析情理之“快”的主旨,进一步体悟山水游记体散文“寄情山水,
  言志载道”的特色。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围绕着文章的文眼(中心词)“快哉”通过品读关键语句的方法,初步了解了作者苏辙到底为什么如此“快哉”?(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这些语句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及其在行文中的作用,学会将这些关键语句整合起来理解文章的整体命意即写作主旨。)
  问:作者的“快哉”有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文眼: 快哉
  答:西望……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 建亭览观江流胜景 —— 苏轼 睹“景”之快哉
  至于……亦足以称快世俗
  —— 古人流风足以怀想 —— 世俗 怀“古”之快哉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 张君自放山水之间 —— 怀民 示“人”之快哉
  按照上面总结的“记”体山水散文的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