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10个字。

  记叙文专题复习指导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一、课标解读
  1.能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和作用。
  2.能找出并正确理解文中关键性语句,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段、文章的主要意思。
  3.能初步把握文段内部或文段之间的内容和结构的联系,把握文段的思路和中心意思,并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4.了解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方法,能初步体会运用上述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对于文章意思与情感等的表达意义和作用。
  5.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能用准确简明的文字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6.阅读文学作品除达到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初步具有文学欣赏能力,其中包括:
  (1)初步感悟作品中的重点内容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有益的启示。
  (2)能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实际,品味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人的情境或形象等,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3)能对作品中的景物、人物、情节、环境、思想、感情和语言等内容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和进行初步赏析。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在记叙文的阅读中,重点要培养学生的:
  (1)品味(重点词句的内涵作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作用)的能力。
  (2)概括(文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思路)能力。
  (3)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能力。
  (4)感悟(作品中的重点内容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有益的启示)能力。
  (5)表达(简明、有表现力、个性化)能力。
  二、知识框架和知识储备
  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线索
  如何分析线索?
  叙事类的文章,往往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人的见闻感受或行踪为线;如果围绕某个事物展开的,往往以物为线;如果针对某物某事抒情,往往以情为线。
  有的文章有明线和暗线,要分清。
  3.概括主要事件和事件的中心。
  如何归纳事件?如果事件中只有一个人,归纳成“某某干什么”或“某某怎么样”的形式即可;如果人物较多,要弄清事件中人物的关系,归纳出人物之间的联系,用“某某干什么”加“某某干什么”……
  如何归纳中心?在归纳事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作者的观点感情和态度目的。
  格式:通过记叙某某事情,表现(赞扬、抒发)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作者的情感态度
  5.语言特色
  如何分析语言特色?
  (1) 看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要
  熟悉各种修辞的表达作用,具体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的用意和情感。格式可为“通过什么修辞方法+在具体句子中的作用+表达效果+表达作者的什么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