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多元阅读,在课堂中获得多元阅读的经验体会,然后引导思考“什么是阅读”,明白“阅读”是个性的、多元的,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阅读。
有教案,约1860个字。
风筝
课堂教学时间:2011-11-28 班级:707班教师:杭州市径山中学沈建国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事件、情感。
2、品读语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多样性的主题。
3、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懂得阅读是多元的、个性的精神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多元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快乐放风筝的音画-----“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风筝》一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引“课文提示语”)
同学们听听刚才这首少儿歌曲《放风筝》、看着小朋友们和爹妈们一起,在春天时放风筝,此时,你心里涌起的情感可以有怎样的词语概括?(快乐、愉快、温馨等),我们看P106“导语”中的提示词语是“温馨与和美”,想到的是“亲情”,这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课文提到“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我想这样的亲情更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急于去感受一下课文是怎样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思考:
*.找出本文中“误解和冲突”的内容,理解并说说为什么“其中有亲情”。
(这次误解和冲突具体经过是如何的?)
预设追问:
*.我和弟弟对于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于是发生了怎样的一件事?以后的二十年“我”对于曾经发生的一幕的心情如何?
三、研读课文,感情亲情
(一)研读第3-4段,边读边思考:
*.兄弟俩对风筝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嫌恶/喜欢)
*.读第4节这段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描写哥哥的语句。(注意:不同的描写方法用不同的符号)(由学生朗读体会第4节:抓断—弄断?掷-丢?踏-踩?)
*.追问:这样看来,哥哥对弟弟做风筝这件事是极其愤怒的,从他对弟弟的态度和行为来看,你觉得哥哥对弟弟很不好?那你是如何理解“误解和冲突中有亲情”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