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40字。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阅卷手记
永州一中 刘小忠
一、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现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得分统计
得分 60分 59分 58分 57分 56分 50-60分 36-49分 0-35分 人平
人数 12 18 72 136 273 11991 289662 38425 41.03
百分比 3.52% 84.19% 11.29% ↓0.71
阅卷感悟: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围绕“类似的变化”来展开思考,写作素材较为多元化,流露出一定的真情实感。高分作文的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尽管如此,但还是暴露出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读题意的能力有欠缺。今年有不少考生的立意是“变化”,而且多不是与材料含义“类似”的变化,这是未领会材料含义,或对材料语与提示语的内在关联把握不准。而更多的同学写“感恩”,这是选择了一个常见的立意角度。
2.思想平庸,没有个性。数万考生写“感恩”之思,能有几人的文章如见其人?!数万考生写“尊重”或“谦逊”,有几人写出了“观点有启发性”的文章?
3.思维贫弱,文艺帮腔。如在提出一个大而无当的观点后,平列几个发散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之后,再提出个把两个事例加以佐证。不切入事物内在的事理,也不考虑在道理上把读者说服。把“直接读者”(评阅教师)说服的手段就只有“漂亮”的文字。这些漂亮的文字手段包括形象的描述、排比句式、题记和小标题形式等。
三、问题呈现
笔者通过批阅的3000多份试卷,总结出考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如下:
问题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有些考生在审题时,看到材料中歌手说了一句“大家好,我来了”,就立意为“做人要有自信”。但是,歌手后来改说“你们来了”。这就不是自信的问题,而是改换思维了。也有的考生看到提示中有个“变化”,就大谈特谈“变化”如何如何,虽然下笔千言,却被判为三类文,文章的其他诸多亮点顷刻化为乌有,令人顿足惋惜。
案例1: 小河遇到山石的阻隔会改变流向,终汇入大海,蚂蚁受于草木的羁绊会改变路径,终归入蚁巢,人们受到困难的阻挡,也会改变自己,终获成功。放弃旧途,另辟蹊径,我们应勇于改变……改变不意味着任意地破坏,它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能强求世界为自己而改变,而应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的需要……一切会在改变后变得美好,天堑也化为通途,因为改变就是出路。(《改变就是出路》)
——本来从材料与提示语的关联看,对“变化”的思考也是题中之义,但本文的“改变”与材料中歌唱演员的“变化”缺少“相似性”,其“题意”只能判为“基本符合题意”。
问题2:背离材料,另起炉灶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含着文章的主旨,材料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