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590字。

      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月段检测试题高三语文
  201l-12-6
  第1卷(36分)
  一.语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给(jǐ)予 毛坯(pī)    强劲(jìng)  人心惶(huáng)惶
  B、山崖(yá)   霎(shà)时   掳掠(lüè)   沁人心脾(pí)
  C、馄饨(dun)   不屑(xiè)      嫉(jí)妒       令人咋(zhá)舌
  D、神甫(fǔ)      订(dìng)正     烙(1ào)印    摄人心魂(hú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剪彩  蜂拥  虚度年华  寒喧应酬
  B.弘扬  汇合  指手画脚  再接再励
  C.斑斓  传诵  年青气盛  珠联璧合
  D.起用  蒸汽  心无旁骛  虚左以待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评判历史人物。  他居然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_________,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刺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
  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________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可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显示了美国希望以访华为__________,暂时缓解两国间的贸易摩擦的良好愿望,但这并不代表类似的贸易摩擦未来不会再出现。
  A.兴许 配制时机    B.或许配制契机
  C.或许配置时机     D.兴许配置契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水利部、财政部的投入也是有限的,但它对项目的整体建设,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B.这些移民过程,正史中很少提及,它们能流传至今,就是靠一次次清明节扫墓和祭祀,将祖先筚路蓝缕的迁移、艰苦卓绝的开拓和种种嘉言懿行告诉子孙后代。    。
  C.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D.自强不息的大唐人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夸父逐日的精神,努力追赶世界电信业发展潮流,助推我国电信技术实现了从铜缆到光缆的巨大转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商,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C.目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软实力”的方式。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宴饮的存在。陕西灵宝有一个商坡遗址,出士了距今5500--6000年的“宴会大厅”。这是一个83平方米的宴会厅,用于部落贵族举行盛宴。宴会规模之大,食品之丰富,令人惊叹。那么,在500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举行这样的盛宴,目的何在昵?原来,在新石器时代,部落内部还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部落之间的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宴饮也就成了部落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武器”。在食物极其匮乏的远古时期,一场盛宴是该部落实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对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软实力”。  
  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之后,宴饮的地位更加重要,出现了“礼仪性宴饮”。这时的宴饮高度重视用餐器皿的规格,餐具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变成了青铜器。伴随着社会关系出现裂变,宴饮也成为等级分化的标志。上层贵族希望通过大型宴会,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威望,获取拥戴,巩固现有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借以彰显自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