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0个字。
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邓州时写的一篇散文。虽名为《岳阳楼记》,其实是借题发挥,不但阐明了忧与乐、个人和天下的关系,而且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情操。
第一段叙述作记缘由。文章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作者首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主持人是滕子京,并把重修的时间、形势和项目言简意赅地表现出来。其中一个“乃”字很关键,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把滕子京贬谪巴陵郡一年来的政绩和重修岳阳楼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说明了滕子京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而不是自顾自己游山玩水、寻欢作乐的官僚。
第二段对岳阳楼作了描写。分为两层。从“余观夫巴陵郡胜状”到“前人之述备矣”写登楼所见的自然形胜。文章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意思是说,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作者在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中突出了洞庭湖,在洞庭湖的各种特征中突出了它的“大”。一个“衔”一个“吞”,表现出洞庭湖的气势。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