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如下列词语中,画线字形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椽子(chuán) 虔诚(qián) 静谧(mì) 回溯(shuò)
B.佝偻(gōu) 炽热(zhì) 发酵(jiào) 玲珑(1óng)
C.荨麻(xún) 摄服(shè) 洗涮(shuàn) 翩跹(xiān)
D.蹊跷(qī) 掮客(qián) 拔擢(zhuó) 金钗(chāi)
【解析】考查汉字的形音。A项“回溯”中的“溯”应读为“sù”。B项“炽热”中的“炽”应读为“chì”。C项“荨”应读为“qián”,“摄服”中的“摄”应写为“慑”。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混沌 嘶叫 蟋蟀 游目骋怀
B.房檩 颓废 窒闷 鸟语迎耳
C.耿然 阡陌 缥渺 聚精会神
D.翌日 恬静 绚丽 巧夺天功
【解析】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B项“鸟语迎耳”中的“迎”应改为“盈”。C项“缥渺”中的“渺”应改为“缈”。D项“巧夺天功”中的“功”应改为“工”。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他接二连三来信 我快买书寄去。
②他不带孩子来,咱们专心干点事,耳根子也_______________多了。
③说话_______,没有冗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反映。
A.敦促 清静 简捷
B.督促 清净 简捷
C.敦促 清净 简洁
D.督促 清静 简洁
【解析】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敦促”,催促;“督促”,指监督催促,含有亲自察看之意,与题意背离。“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没有事物打扰,用“清净”,符合题意。“简捷”,①直截了当,②简便快捷;“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用“简洁”正切合题意。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0年世博会”申办尘埃落定,中国上海赢得了举办权。
B.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大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鱼龙混杂,青年学生要擦亮眼睛。
C.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D.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不幸积劳成疾。
【解析】此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运用。A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B项“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C项“理屈词穷”是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的意思;D项“日理万机”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答案】A
5下列各题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英雄只身斗歹徒的事迹,大家竟然哭了起来。
B.他不跟我说一下,径直把书借出去了。
C.古今固然不能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D.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虚词的理解与把握。A项改“竟然”为“竟”或“不禁”,因为“竟然”表示意料之外;B项改“径直”为“径自”,“径直”为形容词,“径自”为副词,含义有别;D项改“由于”为“由”,与后文“所决定的”相联,否则句式杂糅。
【答案】C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的抓举成绩可以提高到180到190公斤,成为一流的世界选手。
B.据贵州省文化厅官员介绍,少数民族比例占到该省人口三成以上,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尤以苗、布依、侗族特色鲜明。
C.大开发势必带来投资,投资必然拉动市场需求,必然会为中部及东部地区带来大量的商机。
D.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A项“成为一流的世界选手”次序不正确,可改为“成为世界一流选手”。B项“据……介绍,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搭。配不恰当,可改为“文化资源丰富”或“文化丰富多彩”。C项“为……带来商机”搭配正确,句意清楚。D项搭配明显不恰当,可改为“社会生存靠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
【答案】C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以人格为核心
《汉语的未来》一文在对林芳华老师的独立的精神追求和教学实践的述说中,触及了当今我国教育问题的实质: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即要培养“有用”的人。而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由于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地贯彻这一理念(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