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
 第4单元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驿站(yì)	 伎俩(liǎ)	 惴惴不安(zhuì)
 B.晤见(yù)	 卑怯(qiè)	 自惭浅薄(cán)
 C.梦魇(yǎn)	 摞起(luò)	 淆乱乾坤(xiáo)
 D.悖谬(bèi)	 休憩(qì)	 怅望低徊(huí)
 【解析】A项中“俩”应读“liǎnɡ”;B项中“晤”应读“wù”;D项中“徊”应读“huái”。
 【答案】C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奔弛	 苑囿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B.布署	 撤退	 妄加揣测	 指桑骂槐
 C.倔强	 内疚	 游刃有余	 独抒新见
 D.犀利	 辉煌	 衰草离披  剧烈振撼
 【解析】A.“弛”应为“驰”;B.“布”应为“部”;D.“振”应为“震”。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		  ,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			。
 ②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			中消失。
 ③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			表,这可真令人深思。
 A.写照	 体现	视觉	勘误		B.写照	 体现	视野	勘误
 C.体现	 写照	视野	刊误		D.体现	 写照	视觉	刊误
 【解析】“写照”就是画像,是就形象而言。“体现”是指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一种精神,是就精神而言。“视觉”是人们辨别外界事物明暗和颜色特性的感觉。“视野”是人们能够看见的空间范围。“勘误”是列举并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刊误”是修改、删除错误。
 【答案】B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不掌握点和线的理论就不懂得平面的知识,不掌握平面的理论就不懂得立体的知识,学习几何就得按部就班,由浅入深。
 B.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C.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接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未能去下关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失约,我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
 【解析】A项“按部就班”指事情按一定的条理、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几何是掌握点、线、面、体等科学规律的不断提高过程,跟处理一项一项普通的事情不同,应改为“循序渐进”。B项中“耳闻目睹”只是突出亲耳听,亲眼见,而“耳濡目染”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故宜改为“耳濡目染”。C项中“光怪陆离”意谓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是典型的中性词,易误认为是贬义词。D项“耿耿于怀”是贬义词,和上下文感情色彩不协调。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B.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C.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关系。
 D.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
 【解析】A句主谓搭配不当,删去“的足迹”。B句“思路”“信心”不可“感染”,都属搭配不当。D句分句缺主语。
 【答案】C
 6.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选填哪一句话方能与上下文恰当地衔接( )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
 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C.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及对情感的整体把握。A项中的“故乡”与下文重复。B、D两项则无“冲动”,与下文形不成照应。而C项中有“冲动”,亦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