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9250字。
黄山市2012届高三毕业班语文模拟试卷(一)R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发展难为传统
王锋
有人从西方的“主义”中心出发,认为中国新诗是西方诗的一个支流,这个说法我不同意。为什么西方诗歌就不能是中国诗歌的支流?西方诗歌里的那些“主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和《二十四诗品》《文心雕龙》就有潜藏,只不过没有人潜心研究,转换出它的共性,端出高论,中国的诗歌理论与西方的诗歌理论一定有着融会贯通的地方,只不过因为地域和语言使它们隔岸相望。所以,西方的理论就属于西方了,东方的理论也只好在作用于东方了。如果把屈原的《离骚》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艾略特的《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一比,觉得中国古典诗歌雄浑华美至极;如果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李白的《赠汪伦》与被翻译的叶芝的《当我老的时候》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比,叶芝和普希金的诗歌就是小儿歌谣了;如果用比较诗学的尺度来衡量,前者艰奥美,后者浅易美。
以中国诗学为纽带的中国文化,渊源流长,贯穿着诸子百家的魂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我们的母文是中文,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我们是中国汉人,我们爱我们的汉文化;我们行书论说用中文汉语,我们用中文汉语写诗歌,我们诗歌的传统来自于中国文化,我们诗歌的血缘源自于中国文化。
我认为新诗90年的历史没能形成一个新的传统。一代诗人一生中最多用30年探索人生创作诗歌,中国新诗经过中国三代(自然代)诗人的共同建设,走到它90年的里程。90年就能形成一个传统?何其难为:《诗经》是踩着史前文化形成的,汉赋、楚辞是踩着《诗经》形成的,唐诗是汉赋和楚辞的发扬光大,宋词又是《诗经》、汉赋、楚辞、唐诗的高屋建瓴,元曲则是它们的复沓,新诗是它们的继承与发展。新诗旧诗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相同的内容。一首新诗,可以把它变成旧诗,且内容不变;同样不变内容,一首旧诗,也可以把它变成新诗。中国的诗歌历经了几千年才到了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传统。传统是一条河,中国诗歌应该只有一种传统,是古体诗和新诗共同流淌的传统,只不过是上中游和下游的关系,应该是在下游就可以看见中上游,在上中游也可以呼应到下游,这股流下来的水虽然不同于上中游,但它必须有上中游的分子。新诗没有形成新传统原因是“在世纪初的白话文以及后来的新文学运动中立意要自绝于古典文学,从语言到内容都是否定继承,竭力使创作界遗忘和背离古典诗词。”
——节选自王锋《中国现代诗歌面面观》
1、下列对作者不同意“中国新诗是西方诗的一个支流”的解释,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方诗歌里有的某些东西,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早有潜藏,只是没有人专门研究它们之间的某些共性。
B、中国的诗歌理论与西方的诗歌理论有着融会贯通的地方,只是因为地域和语言使他们略有区别。
C、中国诗歌传统来自于自己国家传统的文化,诗歌的血缘源自于中国文化,新诗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D、中国新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将在世界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促进中西诗歌文化的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着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讳讥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实;忠臣不恤谏争之患,以畅万端之事。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陛下初从藩国,爰登圣祚,天下逸豫,谓当中兴。自即位以来,未闻善政。梁、孙、寇、邓虽或诛灭,而常侍黄门续为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谲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衰,奸臣日强。伏寻西京放恣王氏,佞臣执政,终丧天下。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臣恐二世之难,必将复及,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