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90个字。

  《斜塔上的实验》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文本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2.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的结构。
  难点: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一大一小两个铁球、两根绳索、两个铅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再现实验】
  大千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些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蕴藏着一些永恒的规律。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的进步。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茶水沸腾的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是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回答,然后老师演示实验情况。)
  其实,在四百多年前,有一个人他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意大利著名的斜塔上做了这个实验,后人把这个实验叫做“著名的斜塔实验”,他是谁呢?
  (学生回答)
  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被世人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斜塔上的实验》,再次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二、整体感知
  (一)正音辨形
  让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注音和说说字、词的意思。如果有学生不会的教师再作讲解。如:
  祈祷粗糙滑稽唏嘘赫赫漫不经心
  卷帙坠下不屑嘀咕倔强一劳永逸
  (二)划分段落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师生共同做实验:两根同样长的绳索,两个同样重量的铅块,一个摆幅大,一个摆幅小,要求学生观察绳索摆动的特点。
  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讨论并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
  2、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什么?
  讨论并明确: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