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20个字。

  《梦溪笔谈》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的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本文的用法,如:“之”、“具”、“以”等。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文中“岁”、“穰”等实词及语句的意思。
  难点:常见文言虚词“之”、“以”等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教学
  当我们打开那标志“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彩夺目,灿烂辉煌。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分外引人注目。这颗迷人的珍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梦溪笔谈》二则。
  二、简介《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作者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医药、音乐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居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写《梦溪笔谈》。此书共三十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文学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活字印刷术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找出在音、形上有疑难的字词。
  狗蝎(xiē)喙(huì)钳(qián)穰(ráng)傍(páng)
  2.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3.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重音)
  4.小组进行学习,借助工具书及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弄明课文的意思,并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师巡视、点拨、指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