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压黔境(qián) 雪皑皑(ái) 泥毡(zhān)
二、形似字正音组词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弃甲:丢弃武器装备。甲,指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
六、写作背景介绍
1.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