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8张,课件制作形式简洁、实用,配套教学案约4250字。

  课题:听听那冷雨  教学案
  湖北 余林
  教材分析:《听听那冷雨》出自语文必修二教材“慢慢走,欣赏啊”板块。这是一篇诗质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学情分析: 学生虽已学习了《荷塘月色》,已初步涉足鉴赏散文的方法,但这篇散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学生基础不太好,又没有充分的时间来预习,作为第一课时,要想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比较困难。
  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文中出现的相关多音字。
  2、培养学生提炼、概括信息能力;学会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乡土意识和乡土情结。
  教学重难点:从句式、叠词、修辞等方面品味文章语言
  教法设计:品读法、讨论法、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蒋捷《虞美人 听雨》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配乐和画面)
  二、朗读文章,感知文章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朗读时要注意的技巧:
  (1)、音乐美——快慢、轻重、高低
  (2)、构图美——带出情景、人物情感以及时间、空间的层次感
  (3)、感觉美——感情的表达要处理得当,使人信服,对朗诵悠然神往
  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断句、停顿。基调:低沉、缓慢、自白、倾诉、一往情深、乡愁难奈、幽思邈远。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选读、学生个人读(配乐)
  三、总体把握、有的放失(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和哪些时候的雨,又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感受雨的?(利用这两个问题带领学生探索文章的脉络和基本技巧)
  参考:(1)台北的街巷、美国落基山、大陆的江南;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因为无论他写到美国、还是台湾,最后他的落脚点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大陆的,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他的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思;(2)调动了嗅觉、视觉、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