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80字。

  《半张纸》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版本:《半张纸》选自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课例类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3、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把握小说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半张纸》,走近这位深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度评价的剧作家。(板书)
  二、探究小说主题
  (一)了解主人公两年来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
  1、深入探讨\\\'半张纸\\\'上的内容
  学生三分钟默读中间部分,要求:一边默读,一边在课本上划出\\\'半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
  请一个学生将自己划的部分读出来。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以投影展示:
  艾丽斯
  银行
  出租马车行
  鲜花店
  ……
  2、提问:你能从纸上的内容推测主人公两年的生活经历吗?
  请同学推测,其他同学补充。
  3、\\\'半张纸\\\'其实记载了主人公二年来的生活经历:恋爱――新婚--将为人父――丧妻夭子。你能读出主人公在这四个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变化吗?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三段写的艾丽丝是谁?为什么名字\\\'最美丽\\\'?
  2)新婚后的蜜月生活如何?
  3)故事继续发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年轻的房客快要当父亲了。内心应该感到喜悦。再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说明艾丽丝和肚中的孩子都不幸失去了生命。
  4)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她们失去了生命吗?
  活动设计:同组探讨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说得很有道理。假如作者就按照某位同学的推理,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妻儿的死因,这样好吗?
  小结:作者留下的是空白,但却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就按照某位同学的合理推理,也许就没有我们读者的“二次创造”了。
  总结明确:作者享受过爱情的甜蜜和即将当父亲的喜悦,也承受了妻儿丧亡的不幸。
  情感线索为\\\'相爱的甜蜜――蜜月的幸福――为父的喜悦――失亲的悲恸\\\'
  (二)纸上其他内容分析
  1、纸头上还写了他的工作有怎样的变迁?
  银行倒闭,失业,穷困――――后来找到一份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