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7390字。
台州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狭隘(xiá) 萌蘖(niè) 盘踞(jū) 门衰祚(zuò)薄
B.蘸(jiāo)水 船坞(wù) 泠(líng)然 游目骋(chěng)怀
C.蓓蕾(lěi) 晤(wù)面 谂(shěn)知 长歌当(dāng)哭
D.绯(fēi)红 醴(lǐ)酪 攒(cuán)射 悄(qiǎo)无声息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B.因为弱者需要格外的保护,所以只要这个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经偏袒了强悍的一方。
C.默默之中,苦难摩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D.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频临绝望的边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虽然人类的火星探险之路困难重重,但大国还是坚持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美国就宣布在11月26日发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B.有香港媒体评论称,内地63所大学将到香港免试招生的新政策不仅纾解了香港资源不足给学生带来的升学压力,教育接轨内地更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求学空间。
C.近年来,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规模较大、较知名的企业更是门可罗雀,这都是在给文化产业敲警钟。
D.如果放松调控,楼市还是会回到过去的轨道上,房价必然会大幅反弹,甚至超出前一次的水平,坚持两年的调控将前功尽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容易忽略,善恶之间也在秘密地接壤,而且离这条交集地带最远的善将最早被消灭。
B.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践踏、被遗忘、被鄙视的自然之物的美。
C.在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得多。
D.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从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
5.将下面四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考虑到海水涨落变化,样机上端的固定竖塔有5至10米露在水面上。
②欧洲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的新技术,将一个开放式的机组放置海底,利用海水的流动来转动叶片使之发电。
③整个样机形状宛如一个倒立的风车,“风车”叶片的长度为11米,以每分钟15转的速度随海水水流旋转。
④首台被命名为“海流”的试验样机的圆形主体安置在英国西海岸布里斯托尔湾海面下20米深处。
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与鉴赏(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道: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道”具体又展开为“天道”和“人道”。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其涵义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经典之一《周易》中已得到某种阐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首先区别于我们在经验世界中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现象。相对于多样的现象,道作为形而上者体现了存在的统一性:以道为存在的终极原理,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扬弃了彼此的分离而呈现了内在的关联。
《周易》中关于道的另一重要观念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涉及的,主要是世界的变迁、演化。作为现实的存在,世界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处于流变过程之中,这种变化过程可以通过什么来把握?其中是否存在内在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看作是对以上问题的解释。
这样,一方面,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世界以道作为其根据和统一的本源,另一方面,世界的变化、发展又以道为其普遍的法则。换言之,道既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又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在道的观念之下,整个世界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变迁,而是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
除天道之外,道还兼指人道。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表现为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便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这一点。人道意义上的“道”,首先涉及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它同时也被理解为体现于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价值原则。“道”的以上涵义,在古代哲学家的具体论述中得到了具体阐述。孔子曾提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里的“谋道”,便涉及对“道”的追求,“忧道”则表现为对“道”的关切,作为追求、关切对象,“道”即以广义的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等等为内涵。孔子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中的“道”,同样也是指广义的社会文化理想或政治道德理想。价值理想不同、价值追求相异,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彼此之间也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这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表达的意思。孔子关于道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谓“弘道”,是指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这里的道同样也以价值理想为内容,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本文有删节)
6.下列对文中“道”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中,“道”可概括为“天道”和“人道”。
B.道作为形而上者,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相对。
C.道因被视为世界统一的本原,而被理解为世界发展的法则。
D.道以价值理想为内容,与社会理想、文化理想、道德理想无关。
7.下列对第四段引文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从一个方面表现了社会活动、历史变迁中的一般原理。
B.“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只有单一的追求、关切对象。
C.“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理想、追求不同,导致彼此之间很难相互交往和沟通。
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说明人能够使广义上的社会政治、文化理想得到实现。
8.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阴一阳的宇宙变化使整个世界杂乱无章、无序变迁,经常表现为一种无序的形态,难以预测。
B.经验世界中的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扬弃彼此的分离而内在关联于终极原理。
C.《周易》解释说,可以通过变迁、演化之中存在的内在法则来把握世界的这种变化过程。
D.在社会文化、政治、道德等方面体现的价值原则,会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1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