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与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不仅字词大多生涩,而且语言习惯也不同于现在的白话文,让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相当费劲,以致让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基于上述总体思考,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以诵读为途径的自读思路:设计导读练习,检查生字词落实情况,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然后老师引导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时代背景,为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工作。
再进行以领悟为目的自学过程:完璧归赵的故事。
最后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学习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的故事,完成对两个人物的形象解读分析及理解。
二、具体实施
导入:本周起我们将围绕关于“人”的话题进入另一个新的模块:人物传记。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他们身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所表现的安贫乐道的情操、《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展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流露的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呈现的对国家的耿耿忠诚……这些古代优秀作品无一不给我们以精神滋养、人格启迪,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人格、大魅力的一个载体。我们通过这个载体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浩然之气。
一、简介《史记》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本伟大的著作,感谢它为我们从正史的角度记录了众多古代的名人传记——《史记》。
1.内容:《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有12本纪(按年代记载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和政绩),30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主要叙人臣),10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共计52万多字。
2.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评价:《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这部书在中国史学与文学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二、简介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陕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20岁左右)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时年38岁,41岁开始《史记》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是古代酷刑中最为耻辱的惩罚。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便放弃了,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他发愤著书,经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