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0010字。

  皖西四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黔中第一奇迹”:千年“红崖天书”可破译
  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古迹,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断桥乡龙爪村东南的晒甲山西侧岩壁上。该石壁长约100米、高3米,分布有20余个非镌非刻、非阴非阳、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图画符号,字迹红艳似火,由于无人能识,更难解其意而被人们称为“红岩碑”、“诸葛碑”,晒甲山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红岩山”。
  公元1500年(即明弘治十三年),在《贵州图经新志》中记载:“红岩山,在永宁州西北八十里。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世传以为诸葛武侯驻兵息鼓之所。”
  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贵州普安州(今盘县)诗人邵元善认为,这是“诸葛亮与夷人诅盟的图谱”。他在《咏红岩》诗中写道:“红岩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丈。参差时作鼎钟形,腾踯或成飞走象。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即红崖所谓“天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的诅咒盟誓的石碑。于是,也有了贵州巡抚郭子章在明万历年间撰写的《黔记》中关于“永宁有诸葛碑”的文字记载。
  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永宁州团首罗光堂想要拓印一大批红崖天书,送给顶头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涂凸字面,使字变成阳文进行拓印,之后又命令工匠用锤钻将桐油石灰铲平,让人参照还残留的某些笔画,随意乱刻上一些似文似图的字,使红崖天书的本来面目被彻底破坏。自明朝弘治初年起,500年多来参与破解研究的人很多,却都存在诸多破绽或难以让人信服的地方,真正具有说服力,并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破译却始终没有出现。
  从2004年起,为组织编写好全国政协交办的《仡佬族百年实录》一书,遵义市政协组织和委托贵州省仡佬学会的部分同志参加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对有仡佬族居住的地方进行了大量调查和考察工作。2008年8月,贵州省仡佬学会的专家学者终于在黔北仡佬族民间发现了一部用汉字和仡佬古文字符号对应记述仡佬族历史文化的手抄本——《九天大濮史录》。
  《九天大濮史录》主要记载了仡佬先民的起源、建国、兴衰经过及南宋以前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对仡佬先民的评说。文献中还对仡佬先民发现酒、茶、朱砂、水银的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包括牂牁、夜郎国建立的背景、经历的时限、大致范围等,是较为难得的历史资料。
  据各类文献资料记载,古代西南地区卜人势力范围极广,号称“百濮”,他们劈草开荒,强悍忠义,倡和合,兴巫道,固立天下,加之最早经营朱砂、水银、酒、茶、铜、铁、焰火等,民富国强,被人们呼之为“天之子,人中精”,作为其后裔的仡佬族,民间也一直有“天书”的传说,因此,传说中的“天书”实为仡佬先民的古文字。
  根据“红崖天书”记载的内容看,结合仡佬古文献资料的记载,专家推断:“红崖碑”的形成应为夜郎国初期竹王的子女所为,书写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68年(即周贞定王元年)夜郎国首任国王李竹王离世之时,距今约2500年时间。也就是说,“红崖天书”很可能是居夜郎国柯王府的竹王子女祭祀夜郎竹王亡灵的一块碑文。
  (作者程伟光、郑继强,选自2011年5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红崖天书”真正成为“黔中第一奇书”理由的一项是(3分)
  A.几百年来,参与破解研究“红崖天书”的人很多,但却没有较为统一的破译。
  B.“红崖天书”在一块长约100米、高3米地土红色石壁上,分布多个图画符号。
  C.近山间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声,或岩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疠。
  D.根据“红崖天书”所处的地域位置看,属古夜郎国21府之一的柯王府。
  2.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托之。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