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件按专题分考点设计,内容精要,选题经典。最大亮点是;训练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是笔者多年高三教学的经验总结,该文曾在《中学语文》(01年第1期上发表)
01鉴赏诗歌的形象.ppt
02鉴赏诗歌的形象 强化训练.ppt
03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型.ppt
04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眼型 语言特色型.ppt
05-06鉴赏诗歌的语言 强化训练.ppt
07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抒情手法.ppt
0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手法.ppt
09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ppt
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ppt
1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和答题模式.ppt
12课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ppt
13课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ppt
14课时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ppt
15课时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 .ppt
16课时古典诗歌鉴赏之意境 .ppt
17课时古代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典故,常用术语.ppt
18课时训练寻找鉴赏古诗词切入口的能力.ppt
22课时古代诗歌鉴赏 质量检测(一).DOC
23课时古代诗歌鉴赏 质量检测(二).doc
24课时古代诗歌鉴赏 质量检测(三).doc
邻水金鼎实验学校教案
学 科:语 文 班 级:高三1、9班 第19课时 授课教师:曾祥云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一)——诗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当堂训练,学会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目标 通过限时练习,掌握评价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难点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质量检测
古代诗歌鉴赏(一)——诗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 雁
顾文昱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②辛夷: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
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