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胜利油田11中  杜芳

教育部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新课标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新课标虽以颁布实施,但对广大教师而言,要想正确的理解新课标的新理念,使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是目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 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新课标主要有那些新理念呢?
(一)、认知与情感、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新课标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的整合,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体现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特别是文学作品,既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又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学生应该爱学乐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麻木不仁。可谓“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学记》)。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缺少情感渲染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毫无意义的,因为不以价值和感情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温斯坦语)。试想一个对语文学习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能学好语文吗?其结果与愿望势必适得其反。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如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适时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又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这正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
将“过程与方法”纳入语文课程标准之中,这是极具深意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过程说明探究的始末和方法,结论则说明探究的结果,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课堂教学追求唯一的解读,并以统一所有学生的认识,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大多是教师的备课心得,属于现成的结论,学生不会学习语文,也没有学习语文的习惯。时下,以教师讲析为主的语文教学还普遍存在。新课标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