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浏阳市古港中心学校 罗琼
教学目标:
1、 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 了解“第一本书”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2、 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
一、导入
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同样的生活环境条件下的人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人啊,你开心的一天,不开心的一天,为什么总是主观上累加自己一些苦难,弄得一辈子不得开心颜呢?
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对待生活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解读“书”意
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哪几层意思?(我的童年生活 我的第一本课本)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
祖母:风趣、诙谐 父亲:温厚、善良
乔之贞:好学、本份 老师:厚道、糊涂
二黄毛:性耿、木讷
3、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
明确:祖母的出现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的出现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的出现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之贞的出现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的出现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
三、探究局部,体味苦乐
4、 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A、 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B、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漠的大自然中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