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1710字。

      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瑰丽/傀儡叱咤/姹紫嫣红着急/着手成春
  B.诡计/桅杆歼灭/三缄其口蹊跷/下自成蹊
  C.囹圄/龃龉甄别/渐臻佳境供词/供求关系
  D.信笺/ 签署溘然/ 恪尽职守裨益/无裨于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晦涩    天燃气   远见卓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B.漫溯    前奏曲  共商国是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C.通牒长春藤  责无旁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商榷 敲竹杠 要言不烦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海峡两岸完成了“三通”进程(通邮、通航、通商),为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提
  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两岸一日生活圈”概念化为现实。
  B.与我们想的正相反,“股神”巴菲特这位世界第二富豪却住在一所靠马路的、没
  有院落的、在整个社区中属于最差、最朴素的房子里。
  C.“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李强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办成。”
  D.关于石墨烯这种二维的碳到底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即使是刚刚戴上
  诺贝尔奖桂冠的研究者们,也无法预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B.孙家栋院士如数家珍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了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的特点,并特别强调这五大系统处处是“中国制造”。
  C. 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元旦前夕,二十多位书画高手在省书画院组织的“壬辰龙年迎新书画大赛”上欢聚一堂,舞文弄墨,一展风采。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某大型超市以普通蔬菜冒充有机蔬菜、以虚假商品说明欺骗消费者等,工商部门对涉案门店依法进行了处理。
  B.在中国女排夺得2011年女排世界杯第三名、获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之后,8年前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冠的功勋教练陈忠和在第一时间送上祝福。
  C.“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5日,日本正式启用“股票电子化”,传统的纸质股票将正式退出交易舞台,股东有望更为便利地收取红利,而企业也可降低管理股东的手续和成本。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
  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的源发由来已久。早在夏代,出现了商品交换后,人们就萌生了经济活动的伦理思考。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集中体现为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儒家特别重视义利之辨。理学大师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要义。”首先儒家提倡“义以为上”。儒家认为,义与利在价值上并非相等,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具有至上性。故孔子说:“君子以义为上。”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儒家提倡要“见利思义”。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命题。至宋明时期,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义与利绝对的对立起来。现代学者张岱年认为,儒家义利之辩,就是把义看作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且“儒家所谓义指道德原则,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故张岱年把儒家的道德价值论称之为“内在的价值论”。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以维护小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汉书》云:“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抑商”,从本质上看,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史记》记载: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
  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是传统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俭,即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即奢侈,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等含义。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云:“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中华民族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以奢侈浪费为耻辱,并把“勤”、“俭”视为“治生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败由奢靡的事例举不胜举。其中,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关系到国家和百姓的富裕、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节选自迟成勇《儒家伦理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删改)
  6.下列关于“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思想形成于夏代出现商品交换之时;它集中体现在重义轻
  利、重农抑商、崇俭黜奢等三个方面。
  B.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特别重视义利之辩。儒家认为,义的价值要高于利的价值,
  甚至认为义是当然之则,应该“义以为上”。
  C.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最基本的经济价值思想是重农抑商,重农的目的是维护小
  农的自然经济性质,从而确保与之相依存的封建地主经济。
  D.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基本价值取向是崇俭黜奢。其中,“俭”含有“节省、不浪
  费、俭朴、勤俭、省吃俭用”等多种意义。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义利之辩被宋朝理学大师朱熹认为是“儒者第一要义”。儒家认为,义具有至上
  性,孔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儒家观点认为,因为儒家经济伦理价值观重“义”,而义的内容就是仁,仁是最
  高的道德规范,即道德至上论,所以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论”。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农业,在观念上树立农业是“立国
  之本”的思想,把务农推崇为“民之正途”。
  D.中华民族一向把奢侈浪费看成是耻辱,而把勤俭抬升到人的“品德”的高度,并
  把它视为“治生之道”。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义和利是矛盾的,冲突的。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或“存义去利”,以金钱来衡
  量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儒家的“义利观”。
  B.“农本商末”或“重农抑商”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可谓根深蒂固。从秦汉到唐
  宋明清,历朝历代都有重农抑商的政策,从而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C.《史记》记载的商人“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吏”就是一种“抑商”的手段,“抑商”
  的本质就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人为地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国家和百姓能否富裕起来、生产和经济能否得到发展、社会是否稳定和政权是否
  巩固,都在于统治者能否做到节俭。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①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