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90个字。
拓展阅读
教材分析:
《清塘荷韵》与《爱莲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只是季先生的心里历程更加曲折,荷的生长越发艰难,当然就越见其坚忍不拔的精神,。
两首《水龙吟》同是咏物词,章词是实写,侧重摹形貌,苏词则独辟蹊径,将杨花与思妇重叠在一起,想象奇特。
郑燮的题画的小品文《竹》由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竹引发议论,得到启示,形象与深刻的道理相融合,耐人寻味。
教学设想:
学习《清塘荷韵》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包括描写性句子和议论性的句子),品味作者曲折的感情变化,赏析作者笔下独特的荷花的意象,联系《爱莲说》提高学生对托物言志这种手法的认识,做到“胸中有竹”。
比较两首《水龙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托物言志的散文的阅读与写作技巧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
3、理解“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含义,学习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散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将《爱莲说》与《清塘荷韵》联系起来,加强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2、比较探究两首杨花词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
重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创新能力
难点:探究两首杨花词的异同
教学突破:以对比的手段为突破口,同中求异,发现关键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
学生准备:预习(1)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扫除生词
(2)搜集有关荷花的诗句和表现生命力的诗文、警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爱莲的情结,莲花的形象出现在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笔端,千姿百态,永远清晰地摇曳在我们的记忆里。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学过的作品中的莲花的风韵吗?
2、师生共同探究比较
明确:李渔的荷:婀娜多姿
周敦颐的荷:出淤泥而不染
杨万里的荷:鲜艳绚丽
3、設疑:在86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眼中,荷花又是怎样一番风韵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散文《清塘荷韵》(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析题目
1、“韵”是什么意思(可以将其组词)
明确:风韵、韵味
2、作者描写荷的风韵,只是为了表现荷花而写荷吗?荷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吗?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荷与作者感情的联系。
(2)找出读错的词语,师生共同纠正,教师强调重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