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6420字。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
  初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题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2、试卷共6页,四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请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填写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同交回。
  4、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美观者酌情奖励1—3分,全卷满分不超过100分。
  5、答题时要冷静思考,仔细检查。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含1~6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明镜般的滇池中,有匹金光闪闪的神马。这匹神马常常在昆明东面的松林中出现,现时金光四射,万木生色。当人们去寻找它时,它便又隐入滇池,xiāo shēng  nì jì了。在西山上,则有只碧玉般的凤凰,它的歌声悦耳动听,远近数十里可闻;当凤凰展翅时,在它的周围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光环,眩人眼目,美不胜收。当地的老百姓不知道它叫凤凰,便称它为“碧鸡。”
  后来,人们把金马隐现的东山称为“金马山”,凤凰展翅的西山称为“碧鸡山”。继而,在两座山的脚下分别建了“金马寺”,“碧鸡祠”祭祀它们。再后来,昆明城中又兴建了金马、碧鸡两座wēi é zhuàng lì的牌坊,这两座牌坊所在的街道也取名为金碧路。城外东西两面还建筑了金马碧鸡二关作为进入昆明的门户。千余年来,对于金马碧鸡是昆明的象征,昆明的标志。
  今天,奔腾奋进的金马、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心灵中折射出昆明人的新的光辉。
  1、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在“田”字格中填入相应的汉字。(2分)
  2、根据文段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写一段导游词,向来昆明旅游的宾客们介绍著名的“金马碧鸡”景点。(注意导游词的要求)(2分)
  3、文段中划线处有语病,任选一句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下面横线上。(2分)
  4、文段中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任选一处,说说修改意见。(1分)
  5、下列三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1)分道扬镳   言简意骇   匿名   深谙 
  (2)转瞬即是   因地制宜   消弭   溺爱
  (3)自出心裁   鞠躬尽瘁   陶治   憧憬
  6、按要求默写。(1、2、3、4、5、6题每题1分,7题4分,共10分)
  ⑴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⑵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
  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⑷黄河远上白云间,                              。
  ⑸晏殊的《浣溪沙》中,诗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的结合起来的诗句是:          
  ,                         。
  ⑹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通过比喻,写出塞外的雪景奇观。
  ⑺困境,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面对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               ,               ”来表达自己面对困境时的旷达胸襟;《龟虽寿》中曹操通过“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记录自己年老之时,仍然带兵征战,表达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面对人生的失意,寄情于山水,“山水之乐,                    。”
  你在面对困境时,还想起哪句古诗文中的话,以此来激励自己,走出困境?
  二、阅读理解。(含7~23题,共36分)
  (一)古诗品读。(共2分)
  山 中 留 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7、首句中的“弄”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个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3题。(共13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