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10字。

  鄂教版七年级(下)《芦花荡》发展性阅读导学案
  备课时间 ____周星期_____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___周星期___需  课时 课 题 《芦花荡》
  阅读评价
  组别 组长 组员 班级评价 教师评价
  1 2 3 4 5 6 7 8  
  展示次数         终结评价
  展示质量         
  一、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词。
  2.探究小说中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目标链接
  小说中要有具体的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深入挖掘小说的主旨。
  探究小说中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从“三联系”入手:
  1.联系故事情节的要素。环境描写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渲染故事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人物的出场创造情境。这种环境描写往往出现在小说的开头。例如《芦花荡》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大苇塘;渲染了轻柔、静谧的美好气氛;“敌人”、“炮楼”交代社会背景,说明在战争期间。
  2.联系人物。环境描写常可以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如《芦花荡》“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段自然环境描写置于老英雄护送失利之后,应该说不止是风凉夜凉,更重要的是人心凉了。他惭愧,觉得“没脸见人”,准备暂停护送。的确如此,自尊心极强的他没有按原计划去实施护送任务,而是待了一夜并邀二菱次日来看他的复仇行动。可以说,形容词“凉”不但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同时决定了第二天智斗鬼子的行动。又如“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的“迎风飘撒”就写出了老英雄得胜之后的那种心花怒放的感觉。
  3.联系文章主旨。环境描写也有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如《芦花荡》末尾“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以盛开的芦花来表现老头子惩罚鬼子之后的欢快,颂扬了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人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