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860个字。

  人教版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考点专攻(24篇有解释有答案)
  一、文言文《南方多没人》
  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选自苏轼《日喻》)
  译文: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一起生活,七岁时就能徒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时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人。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注释:
  涉:徒步过河。得:得到,获得。道:道理,规律。虽:即使。
  求:请求。没人:能潜水的人。苟然:随随便便。畏:害怕
  以:方法。
  问题:
  1.“没”的意思是“沉入水底”,所以“没人”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
  2.从“涉”到“”到“”是游水的三个阶段,这里“涉”的意思可理解为“”。
  3.文章中说游泳高手是因为“有得于水之道”,这名话的大意是…………()
  a.找到过水的道理。
  b.领会游水的方法、规律。
  c.弄清了游泳的道理。
  d.得到会游泳人的传授。
  4.不会游泳的人只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被水淹没的。这个意思在原文中的语句是。
  5.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句,大意可译成。
  6.这段话的作者设喻说理。用浪线标出体现这个道理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
  1.“没人”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指会潜水的人。
  2.从“涉”到“浮”到“没”,是游水的三个阶段,这里“涉”的意思是“徒步过水”。
  3.b
  4.“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大意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被水淹没的。”
  5.反问句,可译成:“那会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能做到这样的吗?”
  6.本文的中心句是“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二、文言文《以教疼子》
  原文:
  石碏①谏卫庄公曰:“臣闻爱②子,教之以义方③,弗④纳于邪。骄奢淫逸⑤,所自邪也。四者之来⑥,宠禄过也。”自古知爱子不如教,使⑦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⑧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⑨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曰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⑩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11)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注释:
  ①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②爱:疼爱。③义方: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方,正直。④弗:不能。⑤骄奢淫逸:骄横、奢侈、荒淫、放荡。⑥来:产生。⑦使:致使。⑧乌:哪,怎么。⑨俟:等到。⑩顾:反而。(11)曷:何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