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把握高考趋向,提高复习效率
      ――漫谈2005年高考文言文复习问题
       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姚明

一、2005年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趋向
 1.从命题材料看,基本以人物传记为主,然而文体开始变化。
自1992年开始,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固定下来,从汉朝至明朝的史书里的人物传记中节选一段,字数在600左右。所选人物往往或是道德楷模,或是历史名臣,或是文人雅士,总之,有明显的思想标准。再看2004年语文高考的15份试卷,有13份试卷仍然选用人物传记,但是出处已不只限于史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卷选了一段先秦的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记叙文,突破了历来只选汉朝至明朝文本的限制,湖南卷选了苏轼的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放鹤亭记》,文体显然有了新的突破。
平心而论,高考文言文只选人物传记的做法,已经让语文老师们颇有微辞,十几年来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早已将可以用作命题的文本材料网罗得一干二净,2004年的15份语文试卷中,起码有四五段阅读材料早已见诸各种复习资料,让人眼熟。这样如何能保证高考的公平性?所以,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已经非改不可了,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2005年的考生对此不可不防。
 2.从命题内容看,基本以语言因素为主,然而分析评价开始增加。
  从去年开始,高考文言文一共5条题,4条选择题在一卷,一条翻译题在二卷;其中3条题考语言,2条题考分析评价;语言题共14分,分析评价题共6分。高考文言文考文言实词,考文言虚词,考文言句子的翻译(暗含考文言语法和修辞),这似乎已经成为高考文言文考题的“定例”。应该说,这样作是符合文言文本身的特点的。因为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其阅读理解的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上。从1999年开始,文言文的阅读分析增加了一条题目,基本固定为内容筛选,以后尽管多次或暗示或明示,说要继续增加理解、分析、评价的分量,然而都没有在考卷上体现。我们认为,如果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仍然是人物传记,则还是以语言题为主,变化不大;如果改为散文等阅读材料,那么分析评价的比重会有所增加,会涉及一些鉴赏的内容。
3.从命题范围看,基本遵照考试大纲,然而时有突破。
 多年来,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有些高考研究专家都认为,高考的考试大纲(以前称“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依据,几乎所有的高考复习资料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的内容编写的。不错,高考语文试卷基本上是依据考试大纲命题的,但是有时也会有所突破。仅以2004年的15份高考试卷中“文言虚词”试题为例,山东卷、广西卷、青海卷考到“遂”“及”等词,这些都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之外,显然“超纲”了。
 更应该引起2005年高考考生注意的是,现在呼吁取消高考考试大纲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关部门及一些权威人士也表示,既然已经有了语文教学大纲,就没有必要在另起炉灶,再制定考试大纲。我们认为,今年即使仍然颁布语文考试大纲,我们还是有必要研究语文教学大纲,特别是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语文教学的理念,这样才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语文复习的习惯做法,通观全局,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2005年高考文言文复习的建议
 我们首先从整体上研究一下语文高考试卷由试题所体现的思想,因为命题指导思想也直接影响文言文部分的命题。近年来,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深入人心,取得共识。基于此,语文知识方面的试题呈下降趋势,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居于重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