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敬亦叹话陈宫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群星璀璨。在这漫天耀眼的星光中,我却注意到了一个并不显眼的人物——陈宫。
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开始,到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给我的印象却十分鲜明而深刻。
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于曹操的抱负而弃官,甘愿和曹操一起流亡。逃亡过程中见曹操残暴,滥杀吕伯奢一家,失望之余弃之而去,并与操誓不两立。后来又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遗憾的是吕布不听他的话,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想释放陈宫,但陈宫坚决不降,最终被曹操杀害。
从陈宫弃官出走,至其凛然赴死,我竟至“驻足不前”,掩卷回味不已。内心感慨,可用“敬”、“叹”二字形容。
对陈宫其人,我是由衷敬佩的。
首先,陈宫的感念天下苍生的抱负令人敬佩不已。
东汉末年,社会黑暗,群雄纷争。当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亡至中牟县时,他作为一个手中掌握着钦犯的县令,完全可以邀功请赏封妻荫子,但他并不以维持自家安逸为满足,亦不以升官进爵为人生目标。相反却故意用言语试探挤兑曹操,在遭操一顿怒骂“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之时,他不怒反喜:“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在听了曹操慷慨激昂的“演说”后,不禁欣喜万分,自以为遇上“明主”,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在听了曹操“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 的打算,毫不犹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如果说弃官从操可见其感念天下苍生、勇于舍小家而趋大义的气节,那么弃操而去则亦能见其胸怀天下的抱负。
在逃亡途中,曹操因疑心病重而杀了吕伯奢全家八口,陈宫已感心寒,及至见操“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为他打酒回来的吕伯奢老人,听了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野心勃勃的宣言,令他不寒而栗:“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此种人掌管天下,黎民何幸?所以陈宫萌生杀意,可他心里是矛盾的:“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
离开了曹操,他一直寻寻觅觅,渴望能遇一明主以展抱负,及至遇着“有勇无谋”的吕布,感其勇者,念其在推翻董卓势力中的功劳,以为在其帮助下,亦可以有所作为,于是一直跟随吕布。在那群雄纷争的年代,能如陈宫这样胸襟的人确实难得。
其次,陈宫足智多谋善于用计令人敬服。自从投奔吕布以后,他成了吕布的主要谋士,为吕布出过不少好主意。例如,当吕布与曹操在濮阳城外首次交锋,打败曹军之后,他及时提醒吕布:“西寨是个紧要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吕布不以为然:“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他马上强调:“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其不备。”果然,当天夜里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