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980字。成都市论文一等奖。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成都市树德中学 李 解
摘 要: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前瞻的语文教育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评议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 兴趣 教学有效性 创新 作业设计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 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师在没有搞清作业性质的情况下,一律以“对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优劣。
由以上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优化设计作业的思想意识与素养储备。同时,优化设计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绝不可漠视的一方改革阵地。
(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