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9题,约4720字。情调查试卷,配有详细答案PPT,共32张。

  新丰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调查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奚广银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学号、姓名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3.选择题请填涂1—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3分)(     )
  A.铮友       撤消        寥廓       莫可明状
  B.传颂       慧星        树荫       至理名言
  C.怄气       俯首帖耳    形销骨立   万古长青
  D.志大材疏   真知卓见    激流勇退   坚忍不拔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B.他们谩骂法院执行人员,殴打执行公务的干警,这实属是藐视国家法律尊严与权威的违法行为。
  C.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法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D.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为观止。
  C、初中时,我们由于年龄小,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直到读高中了,才痛定思痛,认真读起书来。
  D、这场篮球赛,休斯顿火箭队在丧失了姚明篮下优势的情况下,力克尼克斯队,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      视:与……相比
  B 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雪:湔雪
  C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悲哀
  D 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思量
  5.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以:介词,凭借
  B  缇骑按剑而前               而:连词,表承接
  C  卒与尸合                   与:介词,和
  D  予之生也幸                 之:助词,的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拘泥)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通“啜”)其酾(薄酒)?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皎洁的样子),受物之汶汶(玷辱)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船桨)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6、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
  A、屈原既放                 放:被放逐,被流放
  B、何故至于斯?             故:原因
  C、鼓枻而去                 鼓:敲鼓
  D、遂去,不复与言。         去:离开
  7、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颜色憔悴                    B、形容枯槁
  C、何故至于斯?                D、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由于全世间的人都污浊肮脏,大家都醉得糊里糊涂而只有他清醒明白;并且他宁死也不愿意以自己“皓皓之白”的身体蒙受“世俗之尘埃”。
  B、渔父认为屈原应该像古代的圣人一样不被外物所拘泥,能够随世态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