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8880字。

  淮安市2012届高三语文联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载体/怨声载道  精湛/勘平叛乱  为人/为虎作伥 着急/着手成春
  B.肥胖/心宽体胖  连累/罪行累累 供词/供求关系 甄别/湮没无闻
  C.仆役/前仆后继  甲壳/金蝉脱壳 露富/风餐露宿 古刹/刹那之间
  D.参差/参商之阔    字帖/十分妥帖  横肉/惨遭横祸 靡费/望风披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深感权益受损的新型竞争方式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B.李政道教授一向关心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次讲学期间,还为哥伦比亚大学从科大研究生院选拔了一批研究生。
  C.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D.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3.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冷漠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                                   
  4. 2012年,是杜甫诞生1300周年,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纪念杜甫的活动。请将下面简要介绍杜甫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下自己的感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50个字)。(5分)
  ⑴杜甫是唐代大诗人,被称为“         ”;其诗歌风格               (限四个字)。                                        
  ⑵感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旻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