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20个字。
2012晚自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巩固训练(四)
-----句子衔接专题训练
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注意区别类型,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不同特点。
1.与下面句子衔接合理的一项是()
门前是一条河_______
A.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
B.山门里有一个穿堂,弥勒佛供在迎面。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河边是一个很大的打谷场。
C.打谷场很大,就在河边。高大的柳树栽在三面,穿堂对着山门。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D.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解析】这是一段以空间为序组织起来的文字,介绍河边的景物。根据空间转移的连贯性,B项叙述紊乱;C项叙述角度与前句不符,D项的第一句叙述角度与前句不符,且后面的句序显得混乱。只有A项,从内容的连贯、叙述的角度和句式等方面都协调一致,符合文意。这类题的特点是:文段以时间或空间的顺序展开叙述,前后有一定的时空联系。解题时只要抓住这种联系就可以选出合理的项。
2.填到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项是()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吧: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_________
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
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的吗?
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
【解析】文段所提供的前一个句式是假设语气的反问句,后面还有一个提示性词语“再者”。由此可以推断,衔接句应是类似的句式,根据句式对应的原则就可以排除非反问句式项A、D。B、C两项比较,从句子结构和语气两方面考虑,B项与前一个句子缺少相似性,而C项则极其相似,所以选C项。这类题的特点是:文段中包含有某种句式,要求衔接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解这类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间的对应关系,由已知推未知,选取符合文意的衔接句。
3.填到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斩削的石壁夹江高耸,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画面氛围。文段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寂静、荒凉、凄清的氛围,从描写的角度看,属近景描写。服从于画面氛围的要求,衔接句必须与之协调。从选项看,A、D两项显然从色彩上与文段的氛围不协调。C句虽然写了枯草、落叶,但整句话的中心却是突出夕阳下崖壁的高大形象,也是与文意不符的。从空间位置看,C、D两项属远景描写,也与下文衔接不上,只有B项所描写的角度(近景)和氛围(“冷”“萎落”“瘦削”)与文段相吻合。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整个文段所描写的画面、环境、氛围等是和谐一致的,因此,衔接句从内容、风格、氛围等方面都要与整个文段相协调。
4.填到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项是()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_________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它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以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不会征服自己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