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的体验式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熊传凤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这是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人教社温立三先生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教材与以往教材的最大一个区别就在于编排体系的改变,它更强调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希望通过学生与教材选文中生活的共鸣来达到激发、熏陶的教育目的,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
可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的影响,已变为一种分数的教学,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它用分数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用分数来衡量鲜活的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围绕着课本转,围绕着考纲转,哪里与分数有关,便重点“围歼”,哪里与分数无关,便束之高堂,全然一种“跳跃式教学”姿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在“灌输”中完全被湮灭,被剥夺,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到语文课程中那丰富的生活内涵,感受不到教材隐含的人性美、自然美和语言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才有生命。以下是笔者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将课文的生活也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这时的语文教材才能更贴近生活,让语文学习充满人文气息和智慧之光。而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要分外强调语文的生活体验性,努力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潜移默化中进行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先让学生搜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后,才让学生学习这一课。因为引入了生活体验,所以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