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70字。

  诗歌的意象
  公道中学 吴正兵 wuzb0514
  形象入诗,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一大特点。诗人们往往借助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寄托自己的情思,那么,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形象,也就是意象(象即客观存在,意即主观感受)。从《诗经》中的蒹葭杨柳,到《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从汉乐府的关山明月到唐诗的大漠长烟,从山水田园诗的山林清流,到咏史怀古诗的寒鸦鹧鸪,在诗人们笔下流泻而出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无一不跳动着抒情主人公感情的脉搏,也正因为这个特点,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的时候,就可以感受着这样的脉搏,从而走进诗人们的内心世界。随着诗人们一代代的薪火相传的创作实践,许多意象大量出现在诗词作品中,并且“意”的内涵也相对稳定下来。可以说,在传统诗歌创作中,意象就是中国诗歌的DNA。意象的存在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显著特征,没有意象,空洞浮泛,难以成诗,为诗家所摈弃,为论者所不齿。当然,心理感受不同,情感表达不同,就是相同的形象,在“意”的层面上也有较大出入甚至相反。因此,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我们既要学会把握诗词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又要懂得以动态的眼光洞悉其变化。
  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前者大多是一些咏物诗(如贺知章的《咏柳》),后者则更为普遍。一个个意象的叠加就构成了诗歌的意境,如果说意象是诗歌的细胞,那么意境就是诗歌的血肉,而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极其繁多,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宇宙之大,芥豆之微,无一不可入诗。标准不同,分类自然也不一样。从生命特征的角度看,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从形成方式的角度看,有自然的,有人工的。这只是一个大框,其实,做这样的分类意义不大,关键是要具体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抓住这个具体的“象”,进而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才是真正的欣赏。
  一、杨柳梧桐
  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别音信难通,一别行踪难觅,一别离情难诉,一别话语难说。出行与送别成为古代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离别的地点往往设在渡口,岸边柳是离别的见证;设在长亭,亭边柳是离别的守望;设在灞桥,桥边柳是离别的凝视。于是,送者在柳中得到了启发,折下一枝柳条,送给行人,以表依依不舍、百般留恋之意(柳与留谐音)。久而久之,“柳”就与离别结下不解之缘,艺人还为此谱写了《折杨柳》曲,离别也就更加感伤惆怅。诗人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