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例谈高考语文主观题中“隐形的翅膀”
湖北省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 肖立俊
(发表于《考试》教研版2012年2月第2期)
在解答高考语文主观题时,最容易忽略的是题目的“隐形的翅膀”——隐性信息、隐性要求、隐性答案。因此要提高答案表述的准确性、全面性,必须抓住题目中这一“隐形的翅膀”。下面结合实例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一、要注意挖掘隐性信息
隐性信息,是隐含在题目之中并未明说的、有助于把握答题方向和角度的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在答题时才能做到答题方向和角度明确,有的放矢,从而避免答题无从下手的困窘或答非所问的错误。
例如文学作品阅读题《跟着杂志去打工》有这样一道题:小说反映了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试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这道题究竟是要考查什么内容呢?应该如何回答呢?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可知,是回答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特点。但仔细揣摩一下就知道,艺术特点是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的,如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构思谋篇等。那么,这一题到底需要回答哪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呢?学生似乎就有点茫然了。通过对题目中相关信息的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题中“如何表现”暗示了这篇小说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或技巧来表现主题的。因此本题探究小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即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以小见大,通过写一个农民工的遭遇来表现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客观呈现故事,不加分析、议论或抒情,让读者自己去评鉴、感悟;巧用对比,通过二根与其他农民工的对比、二根对杂志前后态度的对比、二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来表现中心。这个答案回答的正是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所以,只要抓住了题目中的“隐形的翅膀”——隐性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再如下面一道诗歌鉴赏题:
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