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120字。
2011-2012学年度必修五专题阅读学案 序号:14 时间:2011.09.26
课题:“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前言:
依然记得,那五年的艰苦而又漫长。他没有向困难低头,他斗志昂扬,坚定信念,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依然记得,1955年10月,一位中年人在客轮上,深情眺望故乡的身影,抑制不住的 泪水溢满眼眶;依然记得,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斯人已去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钱学森,曾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作出过重大贡献。1950年代经过几番波折回国后,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中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钱学森及其经历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火箭专家;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曾被毛泽东、周恩来授予中将军衔(周恩来提议,毛泽东拍板决定)。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是根据其《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同年,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并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钱学森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目前的各型战略导弹、运载火箭以及其他导弹武器基本上都是从钱老20世纪50年代回国后开始做起来的。“两弹一星”是钱老主要的贡献,不仅如此,中国目前航天科技的科研机构、航天科技人才很多都是钱学森组建和培养的。
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里有一枚名叫东风-1的近程地地导弹,这是中国地地导弹的开山之作,也是钱学森的开山作。钱学森参与过多型火箭和战略导弹武器的研制,由于火箭和导弹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中国现在的火箭产业和导弹系列都是从钱老那个时代奠定的基础。尤其是这些导弹武器已经成为中国镇国利剑,其在中国国防装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钱学森同志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