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60字。

  湖北省宜昌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调考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2012年3月14日  9∶00—11∶30
  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否则不记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    洞穴/采撷    苛求/沉疴
  B.缄默/信笺    拜谒/墓碣    憔悴/淬火    昵称/忸怩
  C.殉职/徇情    枯槁/竹篙    书札/倾轧    溃烂/匮乏
  D.臀部/靛蓝    考妣/毗邻    剽窃/鱼鳔    偌大/诺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     崛起     螳臂当车    震古烁今
  B.绚丽     水分     计日程功    立杆见影
  C.厮打     搏弈     寻物启示    俗不可耐
  D.湎怀     抽搐     倚老卖老    按奈不住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一整块都是黑的,没有半点杂色,就这样黑着,蔓延着,却又如此吸引人。月以一种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我。
  B.在古代,巫舞和巫术活动的主观目的是沟通天人,和合祖先,降福氏族;其客观效果则是凝聚氏族,保持秩序,巩固群体,维系生存。
  C.梭罗的一生简单而馥郁,孤独而芬芳;也可以说,他的一生十分不简单,也毫不孤独。他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而且玲珑剔透,世上罕见。
  D.从自治性来理解语言的思路并不新鲜。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与自治性,维氏研究学界对这一论题的研究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1939年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29年继西方经济总危机之后降临的又一次致命的灾难,一场荒谬的战争使数千万生灵涂炭。
  B.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不断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
  C.“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就是把教师教学技巧为主的评价观改变为以学生实际发展为主的评价观,并以学生的实际收获、实际发展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D.康德认为理性是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的体现,黑格尔赋予理性一种本体的地位,这种界定为我们理解“理性”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风骚”是《诗经》和《楚辞》的并称,“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B.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风格豪迈飘逸;杜甫是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
  C.美国的海明威、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日本的志贺直哉、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分别是“迷惘的一代”、意识流、“白桦派”、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D.鲁迅小说集《呐喊》,真实地描绘了旧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小说集荟萃了众多典型形象,如:“狂人”、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国民素质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因此,对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这一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忽视,不能任其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瓶颈。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数学、物理甚至哲学、历史,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作用。这尤其要归功于它的广泛性,它不仅包括狭隘意义上的学校文艺教育,公共图书馆、电视台、影剧院、文艺剧团、展览厅、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和文化形式所提供的文艺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归功于它的深入性,它是文化中最深刻和最敏感地触及国民精神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领域,好的文艺可以直抵人心,将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大化;归功于它的坚固性,在文艺教育实践中,哪一类文艺占据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哪一种文化价值观得以塑造,哪一种文化取向得以养成,因而它是整个人文环境氛围和走向的根本性基石。正因为文艺教育的这些特性和功能,发挥文艺教育,推动国民素质进步,将是我们实现文化立人强国的必要前提。
  首先,发挥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文学艺术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在20世纪初社会飘摇动荡之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适时提出了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以求唤醒沉睡的东方睡狮。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欲其国之安福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而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更振聋发聩地强调“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正是这种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使得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思潮新运动蓬勃开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其次,发挥文艺教育陶冶国民情操的作用。一则,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再则,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