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400字。

  山东郓城一中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
  编辑:李召峰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檄文(xí)      眼睑(lián)    护栏        皓月
  B.沼气(zhāo)    眩晕(xuàn)   信笺        渲泄
  C.威慑(shè)     荏苒(rén)     赡养        漫谈
  D.畸形(jī)      星宿(sù)      惋惜        聪惠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广告一直是电视剧的捞金法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      。广电总局下文规定,2012
  年1月1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立即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
  ②若不是无知,他也不可能经常酒后         ,丑态百出。艺人当首重社会形象,若言行逾越规矩,社会形象必被破坏,演艺事业也将遭受阻碍。
  ③针对校车事故频频发生,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同学生家长的_______。
  A.质疑     食言     沟通
  B.置疑     失言     沟通
  C.置疑     失言     勾通
  D.质疑     食言     勾通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合拍片”在内地市场对外资的回报和诱惑在暴涨:单片票房从1亿美元跃入2亿美元似乎倚马可待。
  B.在满座大灌米汤,夸赞他英俊挺拔、气魄雄伟、百年一遇的时候,刘洋谦虚地说:“哎呀,千万别这么说。”
  C.当受到质疑时,这些所谓的“艺术工作者”侃侃而谈,为自己辩解:“艺术都是夸张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眼球。”
  D.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中,以身殉国,年仅37岁。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样的舆论暴力,可能会堵塞两会的言路,让代表委员噤若寒蝉——比如就有一些委员在遭遇媒体痛批后准备当“哑巴”了。                                      
  B. 到底什么是幸福?什么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也许就在我们的讨论中,幸福的概念      开始渐渐清晰。
  C.做明星累。“我这是活到43岁了,去年才出名,”大衣哥朱之文说,“我没有什么文化,小学二年级没毕业,按照我的性格,我不喜欢那么多人知道我。”
  D.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了解,这次暴风雪袭击中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和措勤两个县的灾情较为严重,死亡牲畜至少达到了1800头以上。
  B.军地一体化合成指挥班子,有效解决了以往国防动员机制、军地指挥体制机制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各行其道、互不兼容。
  C.菏泽元代古沉船的脱水修复工作已正式启动:一批国内著名的考古专家将相继抵达菏泽,对古船下一步的修复工作拿出具体方案。
  D.从去年杭州快递爆炸事件发生之后,我国就在实行酝酿寄快件实名制。目前公安部已经在浙江绍兴进行了试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文化的内在逻辑
  陈薇
  初看上去,儒家文化的智慧好像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无章无法。在静思的清明中,儒家文化的智慧如同国画中随意泼洒的笔墨,现出它内在的逻辑意蕴。儒家文化的逻辑是内在的、国画式的神似。
  儒家文化从仁爱教育入手,用仁爱滋养心灵,让天赋美德在心灵发出它本然的光辉,使人从心灵根处美好起来,成为具有美德自觉的人。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好智不好学仁爱之道,弊是荡。没有仁爱约守的智是危险的智,没有仁爱教化的勇,弊是生祸乱,没有仁爱濡润的直,弊是刻薄;没有仁爱滋润的刚,弊是狂妄……
  用仁爱去滋养心灵,智慧、勇敢、忠诚等美德就会显明出来。缺少仁爱的滋养,“智会荡”、“勇会乱”、“直会绞”、“刚会狂”……追问人类的美德:智慧、勇敢、忠诚、尊重等等,它们都植根于仁爱的滋养。用仁爱滋养,人的心灵会显明美德;缺少仁爱的滋养,人的心灵会蔓生恶德。
  儒家文化不是在末端,用外力强加给人以美德。律令可以使人规避犯罪,但却没有耻感。儒家文化是在心灵的根处滋养以仁爱,使美德在心灵之根自然呈现,使人形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德自觉。
  “人不知而不愠。”每个人都会因为个体因素的差异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站点”和审视生活的视角,以及由此绘制出的独一无二的生活。剥夺他人主导自己生活的权利,是不仁道的霸道。儒家不为不仁之事,这是对他人主导自己生活权利的尊重。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