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1 背影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王禹鸿

谈话沟通,进入情境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学士以“送别”为题材写了许多诗文: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纤细柔情,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豪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别,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的惜别……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记述他与父亲分别的。
[学习之前再现生活]
①我眼里的爸爸是什么样的?         
②在生活中,我爸爸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什么?
调动积累,资料共享
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纯净清秀的散文家——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学者、诗人、散文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1898年11月22日,幼年随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先写诗,后写散文,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抗议美国扶持日本,拒绝接受“美助”面粉,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主要作品:
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小品文,其作品可分为三个系列:  
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等。
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背影》、《儿女》、《悼亡妇》等。  
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背景链接]
《背影》是一篇记实散文,是作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作者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述的那一回,想起来就跟现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文中开篇提到的“那年冬天”就是1917年,那时作者还在北京大学学习,种种家事,恰如文章所写一般,父子同行,浦口车站惜别,也是实情的再现。
交流相关文化信息
关于父亲节
不知道世界上的孩子们第一声叫爸爸的多还是叫妈妈的多,反正父亲节比母亲节整整晚来了10年,而且至今知道的人不多。
美国的约翰•保杜德夫人幼年丧母。1909年,她在过母亲节的时候,想到了含辛茹苦把自己和几个弟妹养大的父亲。为了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她建议教会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父亲节,并举办庆祝仪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