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30字。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唐山第十二高级中学 安彩丽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辨析语言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语言色彩。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件)
一组关于“色彩”的诗歌图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色彩,正是因为有了色彩,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美不胜收,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其实,我们的语言也有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去领会一下语言色彩的魅力。
二、区分色彩词与色彩义
色彩词,指表示颜色的词语,如赤橙黄绿青蓝紫。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语体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三、怎样辨别语言的色彩?
语言表达上的各种差异,包括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都属于语言的“色彩”差异。
(一)辨清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和词的形态结构有关。比如带“儿”、“子”后缀的词,就都有感情色彩,试比较:“一毛钱”和“一毛钱儿呗!”,后者显然带有轻视的色彩。形容词重叠形式,也有感情色彩,比如说“大方”就不如说“大大方方”更重些、更突出些,后者更带有鲜明的赞美色彩。动词重迭形式,除了增加“一下”的意思以外,还带有和缓、委婉等色彩,试比较“你念这一段!”和“你念念这一段。”,前者就显得强硬,有命令的意味;后者就显得和缓、委婉,带有商量的意味。
1、词语的感情色彩有
①褒义色彩,如团结、鼓舞、爱护;
②贬义色彩,如勾结、煽动、袒护;
③中性色彩,如结合、鼓动、保护。
2、如何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1)辨明褒贬。
例: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性。
“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人”,是一个贬义词。把他用在“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2)识别两可。
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像力。
“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它用在此处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故而“想入非非”。
(3)区别轻重。
例: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指“同坏人共同干坏事”。句中“少数党员干部”虽然觉悟不高,但未落到与坏人为伍的地步,所以这里用词过重了。
(4)摆正谦敬。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